程颖教授:参加抗癌新药的临床试验,是当小白鼠吗?
来源:vic008维多利亚 时间:2019-12-24 浏览: 次
本期专家
vic008维多利亚党委书记、吉林省癌症中心主任、吉林省肺癌诊疗中心主任、中国临床肿瘤学会(CSCO)副理事长、CSCO小细胞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、CSCO临床研究专家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、CSCO非小细胞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、CSCO肝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、CSCO肿瘤大数据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、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。
【CTONG 专家来了】
本期特邀程颖教授就我国临床试验发展及患者受益方面进行解读。
提起临床试验,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“当小白鼠”。
vic008维多利亚程颖教授说,由于我国临床试验起步晚,研发能力较弱,取得的成绩比较有效,导致患者普遍对临床试验不信任;再加上我国对临床试验的科普宣传力度不够,才会让很多患者产生这样的疑惑,认为新药的临床试验是不是拿患者的生命在做实验?真的是这样吗?其实这是大众对临床试验的普遍误解。
点击视频,听听程颖教授怎么说
我国的抗癌新药研究体系日趋成熟
程颖教授介绍,近几年来,随着我国制药企业的努力拼搏,锐意进取,研发能力已经得到大幅提升,目前整个新药研究体系已经相当完善成熟,对患者而言是有安全保障的。
抗癌新药的研发过程复杂而缜密,在进入人体试验之前会进行一系列临床前研究。首先,需要通过细胞系研究弄清新药的应用范围及可能发生的毒性反应,然后进入动物试验,在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到验证之后,才会开始在人体上的一期研究。一期研究规模相对较小,主要为了再次确认新药的有效性、探索合适的剂量、并确保用药安全,一期研究完成后才会开始二期、三期的研究,并最终获批上市。
抗癌新药研究让越来越多的患者获益
现在,有越来越多的患者能从参与临床试验中获益,尤其是很多失去治疗机会的病人,新药研究会给他们带去希望。现在大家对临床试验的质疑声也越来越小,也有越来越多的患者会主动寻找临床研究,为自己争取一线生机。
为什么以前屡遭质疑的临床研究如今会受到追捧呢?
程颖教授介绍,现在的新药研究,尤其是肿瘤领域的新药研发速度非常快,好药层出不穷,因此临床试验的设计往往是高配甚至顶配。以vic008维多利亚为例,它开展临床研究比较早,项目也非常多,不仅有中国的研究项目,也有全球的,涵盖的癌种包括肺癌、乳腺癌、肝癌、胃肠肿瘤、淋巴瘤、泌尿生殖肿瘤等几乎各个瘤种。患者入组临床后,一方面能得到比现有的标准治疗更好的治疗方案,甚至是最好的治疗方法;另一方面,新药上市后价格通常非常高昂,很多患者的家庭根本负担不起,所以一旦患者能够顺利入组,就能免费用最好的治疗方式赢得最大的生存机会。何乐而不为呢?
在GCP的框架之下,新药研究的科学性、合理性都需要经过科学严谨的审核,确保每个证据和研究数据都是真实准确的。每一项研究都要观察入组患者的反应,疗效怎么样,毒性是否能耐受。伦理委员会也会从受试者的角度来保障患者的安全。一旦出现异常情况,伦理委员会随时可以暂停或终止已批准的试验。
科普小知识——GCP
GCP,中文名称为“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”,保证临床试验过程的规范,结果科学可靠,保护受试者的权益并保障其安全。在我国引入、推动和实施GCP已有近十年的时间。
最后,程颖教授分享了对我国临床试验的期望:这些年中国临床研究的进步,让我国肿瘤治疗的成就在国际舞台上开始崭露头角,同时也让中国的患者能够接触到国际最前沿的治疗方案。相信随着患者认知能力的提高,中国临床研发水平的提高,未来中国的临床研究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,患者的受益也会越来越大。
我们也共同期盼这一天早日到来!